“哈音讲坛”第八期之“新中国初期的艺术歌曲创作”开讲-hg现金网

 “哈音讲坛”第八期之“新中国初期的艺术歌曲创作”开讲-hg现金网
新闻动态

“哈音讲坛”第八期之“新中国初期的艺术歌曲创作”开讲

发布时间:2021-06-19来源:音乐学系

5月31日下午,我院邀请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冯长春,做客第八期“哈音讲坛”。冯长春以《新中国初期的艺术歌曲创作》为题,在主楼a220演奏厅做了精彩讲座,讲座由音乐学系副主任王岩主持。

讲座上,冯长春以“新中国建国十七年”为时间节点,以“什么是艺术歌曲”为引言进行了导入与解读,归纳了艺术歌曲关于歌词、伴奏、声部、演唱、演出场所及受众群体等方面的特征,梳理并厘清了新中国初期艺术歌曲发展的主要历史脉络,指出了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上大致呈现出“马鞍形”或“u字形”的发展特点,在形式和内容上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政治思潮和审美趣味的影响,具有“大众化”倾向和凸显“民族化”的时代烙印。随后,他将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分为“根据经典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为革命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和“其他题材的原创抒情性艺术歌曲”三大类,并以黎英海、丁善德、杜鸣心、贺绿汀等作曲家所改编、创作的艺术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清平乐·会昌》《爱人送我向日葵》《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快乐的百灵鸟》等为例,对这些作品的版本、音乐特征、风格特点逐一进行了阐述、分析和比较。最后,冯教授对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发展做了总体性的评述和不同历史阶段的对比与反思,他认为这一时期艺术歌曲创作数量的大大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受到文艺政策和音乐思潮的影响,对艺术歌曲的整体观照需要深入到文艺方针、音乐思潮与音乐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做出更为全面的正确认识与历史评价。

本次讲座,冯长春以独特的学术视角和新颖的学术观点向我院师生分享了关于新中国初期艺术歌曲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强调了历史全局观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展现了音乐史学工作者的问题意识,对我院师生提升学养、拓展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增强问题意识具有指导意义。

文字、图片来源:音乐学系

科研处(艺术实践处)

编审:党委宣传统战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