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音乐学院作曲系举办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hg现金网

 哈尔滨音乐学院作曲系举办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hg现金网
哈音要闻

哈尔滨音乐学院作曲系举办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

发布时间:2018-07-16来源:

月14日晚,哈尔滨音乐学院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在学院音乐厅隆重上演,音乐会全场共6首新作品,由作曲系张磊、崔哲、曾岩三位教师倾力完成,既有一件乐器的独奏、几件乐器的重奏,也有室内乐队的合奏;既有器乐作品,也有声乐作品。音乐会由哈尔滨音乐学院室内乐团演奏,旅德青年指挥家刘宇指挥。

音乐会分上下半场,首先呈现的是张磊创作的大提琴四重奏《嘎达梅林》,该作品完稿于2018年5月,以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为素材,以叙事的方式展开音乐的进程,从描写时事混乱、英雄出世到英勇抗争及英雄牺牲,展现了整个事件发展的过程,讴歌英雄,以示后人;作品采用多调式、多调性叠置来展现时局的混乱,运用调式和声所形成的不协和音描写战斗的场面,用完全的民歌主题作为悼歌表达对英雄的哀悼。接下来是崔哲创作的钢琴独奏《忆》,全曲遵循“由简到繁”的创作规律,共计17个变奏, 使用“十二音体系”创作技法,通过主题的倒影与逆行写法、固定音型写法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将17个变奏有机串联,形成内在统一。张磊创作的室内乐《主题变奏曲−−为大提琴、钢琴而作》完稿于2017年9月,以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唱段第一句第一小节的6个音为主题材料, 运用横向变奏与纵向变奏、慢速度与快速度、装饰变奏与性格变奏、主要音与次要音、核心材料与对比材料、音调上行与下行、单声部与多声部、协和和弦与不协和和弦等诸多相互对立的音乐表现要素体现音乐内容中矛盾的对抗与冲突。

下半场均由中俄室内乐团演奏伴奏,在曾岩创作的室内乐《流沙的色彩》中开场,作品灵感源于作者对时间的思考,时间仿佛像流沙一般,细碎又通达,张扬又含蓄,静默无声又主宰一切,人在其中却不觉其存在之感,而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行走于自己的维度中,留下不同的色彩印迹,当风吹起,所有人生过往又如同流沙一样细疏和缓,温静安宁,体现女性的细腻与温和。张磊创作的《家书》,为女高音与室内乐队而作,以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被押往珠河途中为儿子写的一封家书为词,采用不同调式的色彩及力度变化、协和与不协和音程及和弦的并列对置、声乐与器乐的相互呼应等来表现敌人的残酷和赵一曼的坚强。最后是崔哲创作的室内乐《随想曲》,这是一首具有龙江元素的交响诗,表达了作者对龙江大地的眷恋之情,配器上注重发挥铜管与打击乐的作用,寻求、突出各乐器组之间的色彩对比。音乐会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绝,所有演员及中俄室内乐团的精彩表演为大家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据悉,此次音乐会是第34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之一,是作曲系近一年来创作成果的展示,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人事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教育厅原厅长徐梅,哈尔滨市委常委、松北(哈尔滨新区)区委书记高大伟,哈尔滨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关健、副院长陶亚兵及全国专业音乐学院及部分艺术院校作曲系主任及省内外专家莅临音乐会现场,并与创作、演职人员共同合影。


网站地图